广西博物馆“行走”在路上
▲ 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走进邕宁区龙岗北小学? 广西博物馆供图
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,见证着历史的变迁。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,博物馆一直以一种严肃沉静的形象矗立在城市里,等待着人们去走进、去了解、去感受。近些年来,顺应时代的发展,博物馆不断创新其“打开方式”,通过创新创意、跨界联合,让传统文化屡屡“破壁”“出圈”,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。比如日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(简称“广西博物馆”)和五菱汽车跨界联合打造的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项目,将古老的文物与现代化的汽车融合起来,就不由让人眼前一亮。
9月23日晚,忙碌的城市人即将迎来周末,在广西南宁市繁华的印象城中心广场,一场时尚新潮的后备厢博物馆集市吸引了行人目光。
这是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的首场活动,也是为迎接广西博物馆新馆开馆所开展的一次预热活动。活动采用“流动博物馆”的概念,让博物馆走进商圈、校园,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吸引人们了解博物馆、喜欢博物馆,继而走进博物馆。
▲ 文物主题改装车现身南宁市印象城中心广场? 郭凯倩 摄
在活动现场,广西博物馆、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带来了翔鹭纹耳饰、铜鼓纹饰钩织品、主题改装车蛋糕、青花丝巾等创意商品,令人耳目一新,其中最吸睛的文创产品当属广西博物馆与五菱汽车联合打造的9辆文物改装车。每辆车身上绘制了不同的文物元素和广西特色的风景器物,图案风格新潮与复古气息兼备,涵义丰富。
据广西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璐介绍,这些改装车中有8辆设计灵感来源于广西博物馆新馆展览体系的8个展览。在不破坏汽车“萌萌”外观的同时,提取每个展览展出文物的内核元素,融入国朝插画场景进行设计创作,让五菱新能源汽车摇身变为广西历史文化的“宣传大使”。
比如“合浦起航”主题车,以“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”陈列展览中的福船、淡青色弦纹玻璃杯、琉璃壁等文物为图案,搭配海浪、远山,展现汉代海上丝路的璀璨历史;“釉彩斑斓”主题车提取了“馆藏瓷器陈列”中的粉彩梅竹图梅瓶、青花缠枝莲纹折沿盘等文物元素,展现馆藏宋元明清时期釉彩瓷器之美;“图会前贤”主题车上蕴含了高岑《卧游图》轴等元素;“烽火南疆”主题车则以代表革命的木棉花、五角星、红绸为图……
而最后一辆主题车置于广场C位,这辆车曾亮相第九届“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”。车身纹样提取自羽纹铜凤灯、翔鹭纹铜鼓、兽面纹提梁铜卣3件广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,青铜色的车身布满神秘纹样,仿佛穿越千年的青铜神器。
与改装车一同推出的还有“文物生僻字大挑战”“花样投壶”“文物对对碰”“文物拼图”“文物连连看”“集赞换礼”六大互动游戏体验,将文博知识与游戏融合,让行人在欢乐中体验了解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。市民黄润春饶有兴趣地加入到游戏体验的队伍,并说:“这种活动的形式非常有趣,让我觉得这些平日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不是古物,而是可以和现代结合在一起的。我特别想在新馆开馆后到现场去看看这些宝贝。”
“博物馆与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。”黄璐说,为了拉近民众与博物馆的距离,广西博物馆早在2017年便尝试与南宁地铁联合推出广西首个博物馆主题车站,将地铁站打造成体验广西文化、触摸历史的文化空间。此次策划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也是希望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,拓展博物馆的活动空间、加强传播力度,用更时尚年轻的审美表达方式,呼吁更多人了解广西灿烂的文化历史,激发文化自信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,展现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。
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走进南宁印象城、江南万达和新梦百货3家商超,吸引了超过45万人次参与活动。10月,该项目还先后走进南宁市桂雅路小学(开泰校区)、邕宁区第二小学(龙岗校区)、邕宁区龙岗北小学3所学校,吸引了3000余名师生。
10月17日,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走进桂雅路小学(开泰校区),同学分批有序地参观了“文物主题改装车”,认真听博物馆教育员的讲解。“五菱新能源汽车是广西科技创新的代表作,文物改装车开进校园的形式让文物元素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都‘活’了起来。让学生在领略科技与文化魅力同时,也激发了热爱祖国、热爱家乡之情以及探索科技的欲望。”南宁市桂雅路小学(开泰校区)常务副校长朱晓敏认为,这种新颖的活动深得师生们的赞赏和喜爱,是一种值得继续探索、推广普及的创新活动形态。
广西博物馆自2019年开始启动改扩建项目,在改扩建项目实施期间,广西博物馆一直坚持探索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渠道和方式。博物馆新馆即将于本月底开馆迎客。“随着展示环境全面改善,广西博物馆也将策划和开展更多形式多元、精彩纷呈的活动,建成一座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高度、有趣味的博物馆。”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说,文化遗产不光要“守”得住,还要“活”起来,更应“火”起来。要在实践中唤醒、激活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使之焕发勃勃生机。
2022年11月22日《中国文化报》
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
《广西博物馆“行走”在路上》
责编:陈晓悦